其实做家庭保险只需要7步,看看哪些环节你没有考虑到。
(一)分析家庭财务状况、评估财务风险和保险需求
分析家庭现状和财务风险,会更加明白自己买保险的目的,是为了应对风险的纯保障?还是为了退休后的养老规划?或是子女的教育金规划?绝大多数人排第一的需求的是先把财务风险缺口的保障做够。
(二)确定保险缺口和投保额度
从家庭财务金融规划来看,保险是保障财务的安全,维持家庭正常运转,主要应对两方面风险:
1. 家庭财务收入中断的风险:比如意外身故、伤残、疾病、身故会影响家庭的经济收入,财务现金流中断,无法维持家庭继续周转。就需要意外险和寿险来帮忙转移风险。
2. 家庭财务被大额支出的风险:比如发生重大疾病、恶性肿瘤,不仅无法工作还影响经济收入,还必须支出一大笔无法承受的治疗费用和护理费,所以就需要用到重大疾病保险来转嫁这方面风险。
出现风险保额怎么计算?就需要看用多大的财务才能弥补发生的损失。有3种计算方式:
1. 生命价值法:补偿不幸身亡后经济损失,未来所有的收入减去支出来折现,比如每年收入10万,支出5万,还有20年退休,那么生命价值就是(10-5)*20=100万。
2. 遗属需要法:补偿家庭全部负债+家庭成员未来全部支出折现(每年生活费+子女教育费+父母赡养费)
3. 双10计算法:用10%年收入保障10倍的年收入。
以上三种,遗属需要法的计算方法最精确。在家庭奋斗期,建议用三者种最大的数值作为寿险和意外险的保额,家庭总保额按照收入比例分配到个人,而重疾险保额建议以重疾的治疗费用30万-50万加上3-5年的工作收入损失计算比较合适。
(三)明确保险购买顺序,按照风险发生后带来损失程度划分,风险简单分为高风险和低风险。对于高风险,自我承担能力弱,所以高风险主要通过预防、回避和“保险”转移来减少其发生后的损失,保险主要应对是家庭无力自行承担的高风险。
按照以上理论,保险购买的顺序是:意外险>寿险>重疾险。因为意外导致残疾几率更大,而残疾后不仅收入减少,还需额外的护理费和生活费,由此带来的财务影响远远大于直接身故。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,很多险种是重疾险和身故共用保额,重疾理赔后寿险责任就终止了,这种做法欠妥,重疾用完保额之后再身故,家庭财务收入便无法得到经济补偿。因此重疾险同寿险保障责任不一样,都需要配置。
家庭财务收入者为主要保障对象,寿险责任也主要针对处于奋斗期的青壮年,儿童和老年人寿险责任不是主要重点。工作中的青壮年保障重点是意外险、寿险和重疾险,如果费率有限,可购买定期消费险,让保障覆盖奋斗期的家庭责任;等经济条件好转在逐步考虑终身保障和养老问题。儿童主要需购买意外险和重疾险,有条件后可考虑教育险。老年人保障重点是意外险和医疗保险。
(四)确定合理保费支出保险还是保障最重要。建议在保障额度做足的基础上,结合自理理财能力再考虑其他储存型和理财型保险。经济条件不宽裕条件下,建议年保费控制在收入的5%—10%内最佳,这个时期以投资自己,提高收入为工作和家庭财务规划重点。
(五)挑选具体的险种学习常见险种的结构和属性,比如什么是保障型保险,什么是储蓄型保险,什么是消费险保险,什么是两全保险等,就可以在保险网站上挑选适合自己的产品了。重点需要关注险种:保障期限、保障责任、理赔条件和免责条款等。
(六)实际购买注意细节,实际购买中按照需求、方案和计划购买,避免被推销员忽悠后冲动购买。此外注意:
1. 具有直系亲属关系才能投保,比如一般本人只能给配偶、子女、父母投保;
2. 以死亡为给付条件的合同,需要被保险人同意,否则合同无效;
3. 填写保单时,如实告知健康状况,避免理赔纠纷;
4. “亲笔签名”十分重要;
5. 填保单最好指明保险“受益人”。
(七)保险投保后不是买了就高枕无忧,很多细节关系到以后使用和理赔。
1. 利用好犹豫期,仔细阅读合同条款,如果有不懂的条款咨询专业人士,保证弄懂条款。发现购买的保险不适合自己,赶紧在犹豫期内退保,损失只是10元的工本费。
2. 向家人介绍自己购买的保险,并将自己的保险保单/合同放在家人清楚的地方。购买电子保单也建议打印并按照上述方法操作。
3. 职业和住址变更后及时做保险信息的变更,有些职业变更会影响保险理赔。还有要按时缴费,以免保单失效。
1 条评论